close

亦鄰真:當之無愧的國際蒙古學界大學者

亦鄰真:當之無愧的國際蒙古學界大學者
發佈日期:2017-08-02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中國民族報字號:[ 大 中 小 ]

亦鄰真,又名林沉,蒙古族,歷史學傢和語言學傢,曾任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元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副會長等台中產後護理職。他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獻給瞭《元朝秘史》的研究和畏兀體蒙古文復原工作。

2009年12月20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聯合中國蒙古史學會等單位舉辦的紀台中坐月子中心價格念亦鄰真逝世十周年國際蒙古史學術研討會上,學術界這樣評價他: 亦鄰真先生是蒙古學、中國北方民族史、元史和中國民族語言文字研究領域內的國際國內著名的學者。亦鄰真先生不僅屬於內蒙古,也不僅屬於中國,他屬於國際蒙古學和蒙元史研究。



亦鄰真台中月子中心收費

精細校勘使《元史》點校本成為 最好的版本

亦鄰真,1931年出生在伊克明安旗(今屬黑龍江省富裕縣)一個蒙古貴族傢庭。他在學校學習漢語和日語,又跟私塾先生學習蒙古文,還跟一位老喇嘛學習藏文和佛經。多種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亦鄰真在蒙古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奠定瞭基礎。

1956年,亦鄰真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在北大求學的5年,他除瞭完成正常學業外,還翻閱瞭很多蒙古史資料,精讀瞭許多史學名著,並修完瞭俄語和英語公共課,甚至還選修瞭法語。1961年,亦鄰真從北大畢業後,來到內蒙古大學工作,從事蒙古史研究。

1962年,為紀念成吉思汗800周年誕辰,亦鄰真發表瞭《成吉思汗與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一文。這一討論關於蒙古族形成、社會發展等問題的名作,受到民族史學界前輩的稱贊。1965年,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室集體編寫《內蒙古史綱》,亦鄰真分寫最前一段,後以《從遠古到唐代的我國蒙古地區》為名,在學校內部印行。

從1971年起,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室投入《元史》一書的校勘工作。因為點校二十四史是毛澤東批準的任務,即使在 文革 中也不受幹擾。亦鄰真積極參加瞭這項工作。蒙古史研究室完成《元史》校記長編後,他被派到北京中華書局,協助著名蒙元史專傢翁獨健完成點校本的定稿工作。

《元史》一書修纂倉促,有不少訛文。史書中用漢字譯寫蒙古、藏、梵、波斯等多種語言的專名和名物,抄刻中訛、倒、衍、脫甚多。糾正這些舛誤,需要深厚的功力。在翁獨健的指導下,亦鄰真將《元史》全書逐字逐句校讀3遍,查閱瞭大量元代文獻和中外研究論著,對校記長編稿進行逐條審定,最後寫出2612條校勘記。1976年,《元史》點校本出版,被公認為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元史》點校結束後,亦鄰真接受瞭中華書局《元典章》的古籍整理項目。他後來寫成瞭以解讀《元典章》為主的《元代硬譯公牘文體》一文。此文發表後,在國內外都有影響,被視為解讀元代公牘的工具性文章。

1979年,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上,亦鄰真提交瞭一篇論文《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那是他在通盤研究過古代北方民族的基礎上寫成的。這篇論文解決瞭蒙古族及其以前北方諸民族族源等若幹問題。



亦鄰真文集

潛心研究用畏兀體蒙古文復原《元朝秘史》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教授周清澍與亦鄰真學習、共事近40年。他回憶起亦鄰真時說: 他學習語言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在學習歷史專業的同時,深入鉆研語言學的知識。這為他後來從事蒙古文字學、語音學和古典文獻的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他善於抓住要害,如他註意到一些學者的研究時,就全神貫註地去領會,並能運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因此他在蒙古語言研究中,能解決專業工作者所不能解決的難題。

奠定亦鄰真在蒙古史學地位的經典之作《〈元朝秘史〉畏兀體蒙古文復原》,就是他將歷史學與語言學結合的典范。

《元朝秘史》是13世紀時用畏兀體蒙古文寫成的史書,以前隻有明代漢字音寫本傳世。要把漢字音寫本復原成畏兀體蒙古文,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學術工作。1962年,亦鄰真同中華書局簽訂瞭用畏兀體蒙古文復原《元朝秘史》的合同。1987年,他的名著《〈元朝秘史〉畏兀體蒙古文復原》終於出版。在書中,他不僅利用現存的元代蒙古文文獻作瞭高水平的註釋,還寫瞭長篇導論,與復原的全文一起出版。

《元朝秘史》復原本的出版,引起瞭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它獲得瞭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外蒙古史學界對這部書給予瞭很高的評價。日本《東洋史研究》(1991年第一號)發表書評,稱亦鄰真復原本是《元朝秘史》研究中 應當特書一筆的成果 語文學基礎堅實,治學態度誠實,在中國學台中月子中心推薦術界中放出異彩 。

在歷史研究中使用語文學手段,是亦鄰真著述特點之一。他撰寫的每篇文章,幾乎都利用瞭語文學材料,進行瞭嚴謹的對音勘同。他一般都用漢文、蒙古文兩種文字寫作,而且常常先發表蒙古文稿。

亦鄰真讀書時,不隻是註意發現重要史料,還特別留意各種漢譯的外族語詞匯。他參加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中國歷史大辭典》時,凡有關民族語詞的詞條,都是由他撰寫的。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還寫瞭若幹篇歷史和語言學相結合的有關人、地、部名考證的論文,如《蒙古人的姓氏》《古蒙古語月名》等。他還積極參加瞭《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 元史》和《中國歷史大辭典 遼夏金元卷》的編纂工作,撰寫和審改詞條。他寫的詞條力求簡明,在最少的文字中容納最大的信息量。

培養人才學術生命在延續

從1981年起,亦鄰真開始擔任中國民族史專業(蒙古史)、中國古代史專業(元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他強調對碩士生進行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嚴格訓練,培養嚴謹的學風,反對僵化和浮誇,提倡進行創造性的研究。1990年,他又被批準為中國民族史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

在學術上,亦鄰真一直關註國外蒙古學發展動態,註重對外學術交流。他曾先後出訪美、日、德、蒙古等國傢台中產後護理推薦,與那裡的蒙古學學者建立瞭密切的學術合作關系。

他在蒙元史、中國北方民族史研究領域開辟瞭利用多種文字史料、語言學與歷史學相結合、微觀考證與宏觀探討相結合的研究道路,為我國乃至世界蒙古學事業的發展作出瞭重大貢獻。

1999年2月,亦鄰真病逝,享年68歲。

亦鄰真去世後,他的學生們整理出版瞭《亦鄰真蒙古學文集》,他的藏書被捐贈給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而他培養的很多學生,已經成為蒙古史研究的前沿學者。比如,他的第一屆博士生烏蘭,出版瞭專著《〈蒙古源流〉研究》。這是我國第一部對蒙古文史籍進行全面科學整理研究的學術著作,代表瞭目前國內外《蒙古源流》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開創性的范本價值。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arrow
arrow

    dm8cfo9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